<rp id="fyd8u"><menu id="fyd8u"><option id="fyd8u"></option></menu></rp><u id="fyd8u"></u>

    <rp id="fyd8u"><meter id="fyd8u"></meter></rp>

      <rt id="fyd8u"><menuitem id="fyd8u"></menuitem></rt>
      <tt id="fyd8u"><address id="fyd8u"><sup id="fyd8u"></sup></address></tt>

            <rp id="fyd8u"><meter id="fyd8u"></meter></rp>
        1. 永定新聞網歡迎您!

          紅旗不倒之鄉——永定(下)

          2018-08-09 16:48:18 曾漢輝來源: 紅色文化周刊  責任編輯: 余琳艷  
          ?

          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永定區,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是當年中央蘇區的核心部分,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張鼎丞、鄧子恢等戰斗和生活過的地方。英雄的永定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拼搏,前赴后繼,從大革命時期到全國解放,堅持革命斗爭長達二十多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紅旗不倒之鄉”。

          一、永定是中國土地革命的最早發源地之一

          二、永定暴動是福建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農民武裝暴動

          三、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永定段是極為重要關鍵的一段

          四、永定是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主要根據地,是中國革命在南方的戰略支點

          五、永定虎崗是中央蘇區反圍剿的重要戰斗堡壘

          虎崗位于永定西北部,地處(上)杭、永(定)、新(羅)三縣(區)結合部。境內四周是高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中共閩西特委(后改為中共閩粵贛邊省委)、閩西蘇維埃政府、閩西軍區、彭楊軍事政治學校第三分校、閩西紅色交通站、閩西政治保衛處、閩西工農銀行等黨、政、軍、經濟、文化等40余個機關單位的所在地。在革命戰爭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葉劍英、張鼎丞、譚震林、肖勁光、羅明等都在這里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原閩粵贛軍區參謀長肖勁光在回憶中央紅色蘇區———永定虎崗時,說當年虎崗是“銅虎崗,鐵虎崗,千軍萬馬也難上”。這是對保衛虎崗的生動比喻。

          伍修權在回憶錄中回憶到:從汕頭到虎崗路經坑源村時,看到兒童團員正在操練的情形,感慨地說:“我站在山頂舉目望去,只見蘇區山林田野,沐浴在一片紅色的落日余暉中,我深深地吸了口蘇區的空氣,只覺得它是那么清新,那么香甜。又看到山下的平地上有許多兒童團員在做操,隊伍整齊,精神抖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連日的緊張、勞累和饑渴一掃而光,我們歡樂而輕快地直奔虎崗而去?!?/p>

          1930年12月,中共閩西特委、閩西蘇維埃政府遷入虎崗。召開了閩粵贛邊區第一次黨的代表大會,成立了閩粵贛邊區特別委員會、軍事委員會、軍區司令部。同月,閩西、東江兩特委組成閩粵贛邊特委,在虎崗成立了閩粵贛邊區軍事委員會和紅軍閩粵贛邊區司令部。同時,黨中央派鄧發到閩西,在虎崗大竹園楊公堂“晏田新祠”主持召開了閩粵贛邊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了中共閩粵贛邊區特別委員會,鄧發任特委書記。隨后又相繼建立了中共閩粵贛蘇區軍事委員會,鄧發兼任軍事委員會主席。閩粵贛邊特委屬中共中央南方局領導。它的成立,實際上代替了中共閩西特委機構的職能。中共閩粵贛邊特委在虎崗召開了三次常委擴大會議,分析部署了第一、二次反“圍剿”的作戰方針和政策,以及批評李立三“左”傾的錯誤路線。

          1931年2月下旬,中共閩粵贛邊特委在虎崗召開第一次擴大會議,會后不久,第二次反“圍剿”開始,中央代表團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于3月15日到達虎崗。3月20日,召開第二次擴大會議(通常稱“虎崗會議”),會上提出了軍事上的防御戰略方針。

          1931年5月21日,閩西蘇維埃政府在虎西大竹園“崇德樓”召開第三次全委(擴大)會議,虎崗成為閩粵贛邊區的革命指揮中心。這個時期,一大批領導人,包括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從上海等地來到虎崗開展革命斗爭。這里先后被贊譽為“紅色小井崗”與“紅色小延安”。

          1931年8月間,紅軍新十二軍,紅軍虎崗警衛營和軍事政治學校的指戰員,在肖勁光、伍修權的指揮下,接連取得了陸豐、藍家渡、豐稔三次戰斗的勝利,收復了上杭縣的大片紅色區域,有效地領導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斗爭,取得了勝利,虎崗成為中央蘇區的堅強堡壘,被載入革命史冊。

          閩西蘇維埃政府根據中共閩粵贛省委關于“鞏固蘇區,必須肅清反革命”的指示,于1931年初,成立了閩西蘇維埃政府肅反委員會,肅反委員會設于虎西大竹園思順堂,肅反委員會主席林一株?!懊C社黨”運動給閩西蘇區造成了嚴重后果。1931年7月閩西肅反委員會被撤銷,另成立閩西政治保衛處,郭滴人任處長?!懊C社黨”時期雖然給閩西蘇區造成了嚴重后果,但也必須看到:虎崗人民永遠跟黨走的決心沒有改變;堅持革命真理的信念沒有動搖;搞好生產,發展經濟的信心沒有受到影響;社會形勢仍然安定穩定?;徣嗣竦倪@種可貴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全鄉被敵人殺害的干部、群眾達400余人,已被追認為烈士有166人。全鄉被燒房屋108座1500余間,基點村被迫移民并村。在紅軍長征中,虎崗兒女100多人參加,大部分犧牲在長征途中,只有8人到達陜北。解放后他們都身處領導崗位,在不同行業繼續為新中國建設作貢獻。

          六、永定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進行革命實踐的地方

          毛澤東一生中兩次來到永定,在永定工作和奮斗了兩個多月,經歷了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險情和磨難。

          (一)第一次到永定

          1929年5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第二次入閩。5月23日,紅四軍在一打龍巖城后又攻占了永定坎市,毛澤東在駐地“德豫翔”召開了中共太平區委負責人會議,成立了太平區革命委員會。紅四軍占領坎市后,宣傳隊立即在街頭張貼《紅四軍司令布告》,宣傳紅四軍的宗旨和紀律,還在“裕源店”三樓廳寫下了“三條紀律,八項注意”,這是至今為止,發現最早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紀律歌的文物。

          5月24日,紅四軍攻占湖雷。反動駐軍和張遁名民團望風而逃。為了牽制和阻擊廣東方面之敵,紅四軍立即派出第一縱隊開赴陳東、岐嶺、下洋一帶,配合當地武裝掃清反動勢力,迅速打開了金豐地區的斗爭局面。

          毛澤東在此主持召開紅四軍前委會議,討論有關紅四軍前委之下設不設立軍委的問題,史稱“湖雷會議”。會上發生爭論,結果未能統一意見。

          5月27日,紅四軍第二、三縱隊攻克永定縣城,為了使永定土地革命運動能全面展開,毛澤東親自宣布成立閩西第二個縣級紅色政權———永定縣革命委員會,由張鼎丞任主席,阮山任秘書長。會上,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分別講話,號召人民群眾在縣革命委員會的領導下,打土豪、分田地,同封建勢力和地主剝削階級作堅決的斗爭。

          “紅軍來到永定,在南門壩開了萬人大會。毛主席號召廣大群眾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全縣各地在黨的領導下,成立了縣區鄉蘇維埃政府,成立了赤衛隊,組織了婦女會、少先隊、兒童團、貧農團、互濟會等,大批青年加入紅軍。共產黨和青年團的支部亦在各鄉秘密建立,附城群眾,在縣區蘇維埃政府領導下,立即拆廢城墻。永定人民在張鼎丞、阮山、盧肇西等革命先輩領導下,為革命做了很多事業,成為革命的老蘇區根據地?!崩霞t軍賴子玉在《六十四年的回憶(1920年-1984年)》深情回憶到。

          (二)第二次到永定

          1929年7月底,中共閩西“一大”會議結束后,毛澤東偕賀子珍在紅四軍第一縱隊的護送下,于8月上旬第二次來到永定,他在青山下的牛牯撲村一邊養病,一邊指導永定的土地革命。深入到各鄉村調查研究,訪貧問苦,并經常與張鼎丞、阮山、盧肇西等永定黨政軍領導人一起商談貫徹中共閩西“一大”精神和研究建立永定蘇維埃政權等問題。毛澤東還向他們介紹了堅持井岡山斗爭的經驗,指導總結“永定暴動”經驗教訓。在牛牯撲遇險時,永定赤衛隊員陳添裕等救了毛澤東。10月上旬,毛澤東離開永定。這段時間里,在毛澤東同志的親臨指導下,永定各地土地革命斗爭蓬勃發展,全縣先后建立了12個區和113個鄉蘇維埃政府。

          在此情況下,10月26日,在湖雷慶興寺召開了永定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選舉阮山為主席。大會發布了《永定縣工農兵大會成立宣言》和《十大施政綱要》。永定縣、區蘇維埃政府成立,是紅四軍入永促進革命斗爭形勢勝利向前發展和毛澤東親臨指導的結果??h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徹底廢除了剝削階級的舊制度、舊法令,標志著永定人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第一次翻身做了歷史的主人。

          七、永定是紅軍故鄉、開國元勛搖籃

          為了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千上萬的永定兒女投身斗爭洪流。全縣有近7000人參加人民軍隊,其中有2000多人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600多人參加新四軍;他們浴血奮戰在閩山贛水、閩粵贛邊,馳騁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涌現出了張鼎丞、賴際發、盧仁燦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英才。

          在這塊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始終保存了黨的各級組織,保存了土地革命分得的土地5萬畝,保存了一直支持革命的基點村263個。全縣先后參加紅軍游擊隊的有6812人(其中參加長征2000余人,大部分編入紅三十四師),戰斗中犧牲的有4422人(其中有省軍級領導干部7人,地師級16人,縣團級以上62人)。幸存的同志中,于1955年至196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的有:湖雷鄉5位(張云龍、張宜步、陳忠梅、闕中一、熊兆仁);坎市2位(王平水、盧仁燦);金砂鄉2位(范陽春、張元培);紅坊鄉1位(王全珍);金豐陳東鄉1位(盧克);古竹鄉1位(蘇啟勝);仙師鄉1位(賴光勛);歧嶺鄉1位(熊奎)等14人,擔任?。ú?、軍)級以上領導職務的有:虎崗鄉3位(賴大超、邱蘭標、賴富);金砂鄉2位(張鼎丞、賴金華);湖雷鄉2位(賴祖烈、阮文炳);合溪鄉1位(賴際發);湖山鄉1位(沈仲文);岐嶺鄉1位(戴鏡元);西溪鄉1位(范希賢)等10多人。永定兒女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完)

          (作者為中共龍巖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古田干部學院副院長)

          ?
          精品自拍现拍在线拍,精品特色国产自在自线拍,精品精品自在现拍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