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 革命英烈吳仰文 □ 吳中興 吳仰文,(1901-1928)永定湖雷鎮石坑村人,后過繼湯湖吳屋。早年參加革命,是優秀的共產黨員。1922年,吳仰文在廈門集美師范求學時積極投身于大革命運動,與羅明等主辦《星火周刊》,以“放夫”為筆名發表文章,宣傳馬列主義,并加入了國民黨左派。1924年夏,吳仰文與阮山、林心堯等在湖雷成立國民黨永定縣黨部籌備處,任負責人。1925年初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為中共閩西巡視員。同年夏天,吳仰文從集美師范畢業,回鄉任稔田中學和永定師范等學校教師,以教師職業為掩護,秘密開展革命活動。 1926年2月,國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為適應形勢需要,在中共永定支部的指導下,吳仰文在永定師范組建共青團,秘密發展賴際發、廖國光等學生為共青團員,他們是永定的首批團員。同年10月,吳仰文參與創建閩西第一個共青團支部(湯湖支部),這是永定第一個團支部,也是福建最早的農村團支部,賴際發被選為團支部書記。同時成立了鐵血團和農會等組織。此后,相繼建立調吳、豐稔、合調等黨支部,開展農民運動,組織農民配合北伐戰爭。在北伐軍攻打永定縣城時,為配合北伐軍的行動,組織動員60多名師范學生參加東路軍,東征廈門等地。同年冬,縣長韋燕山借支援北伐軍為名,強行增派巨額捐款任務。永定黨組織發動群眾起來反對這無理的攤派,利用縣城墟天,組織千人請愿運動。吳仰文率領湯湖、調吳的青年和農民群眾參加了這次運動,迫使韋燕山低頭。 1927年“4.12”事變后,龍巖、上杭先后發生反革命政變和“清黨運動”,永定黨組織事先得到中共閩南特委書記羅明關于“應付突然事件”的指示,及時轉入了地下。永定黨組織決定把工作重點轉入農村。吳仰文以湯湖小學教師的身份作掩護,開展秘密活動,吸收個別農村青年參加共青團,組織秘密農會進行抗捐、抗稅、抗糧斗爭。當時永定遭遇自然災害,農民沒有什么收成,但地主仍逼佃戶按“業七佃三”的鐵租繳交地租。強烈的反抗情緒在貧苦農民中蔓延。此時,吳仰文和阮山配合,指導、發動了湯湖一帶農會會員和青年積極分子開展反對土豪劣紳、實行“二五減息”“取消苛捐雜稅”等斗爭。大革命失敗后,吳仰文積極發動農民準備武裝暴動,他在湯湖、調吳、官田一帶秘密發展農會和農民武裝“鐵血團”,為永定暴動作了很好的準備。 1928年7月1日,震撼八閩大地的“永定暴動”爆發。吳仰文和賴際發帶領湯湖農民赤衛隊參加攻打縣城北門的戰斗。攻進城的暴動隊伍因缺乏戰斗經驗,遭到敵人的猖狂反撲,只好撤退。永定暴動雖然失利,但給革命群眾極大的鼓舞。永定暴動前,經張鼎丞、鄧子恢指導,稔田鄉、村黨組織均已建立,并組織了數百人的農民武裝。永定暴動后,吳仰文和賴際發、李立民把稔田、湯湖等地的黨團員和農會骨干組織起來,推翻當地反動政權,建立蘇維埃政府。 8月19日,張鼎丞率領改編的閩西紅軍第五十五、五十七兩個團開赴稔田。隨即,吳仰文在稔田成立農民暴動總指揮部東路總指揮,配合張鼎丞、傅柏翠等領導的閩西紅軍,率領稔田、湯湖、調吳、官田等鄉村農民舉行“稔田暴動”。起義群眾擊斃民團團長和土豪劣紳,焚燒了地契、債約,開倉分糧,收繳民團槍支彈藥。國民黨上杭縣當局十分恐懼,地方軍閥郭鳳鳴一個加強連加上糾集起來的逃亡民團共500余人瘋狂反撲。因寡不敵眾,暴動隊伍轉移到永定與上杭縣交界的山區,并組建調吳紅軍游擊隊開展游擊戰爭。同年11月30日,因叛徒告密,吳仰文在調吳鐵爐坑不幸被捕,不久在永定城南門壩英勇就義,年僅28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