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fyd8u"><menu id="fyd8u"><option id="fyd8u"></option></menu></rp><u id="fyd8u"></u>

    <rp id="fyd8u"><meter id="fyd8u"></meter></rp>

      <rt id="fyd8u"><menuitem id="fyd8u"></menuitem></rt>
      <tt id="fyd8u"><address id="fyd8u"><sup id="fyd8u"></sup></address></tt>

            <rp id="fyd8u"><meter id="fyd8u"></meter></rp>
        1. 永定新聞網歡迎您!

          洪山承蔭樓的“將軍情結”

          2023-06-09 16:45:03 來源: 永定新聞網  責任編輯:   

          洪山承蔭樓的“將軍情結”

          □ 肖中良

          巍巍王壽山北麓,有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美麗村莊,一腳跨踏閩粵兩省三縣區(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上杭縣,廣東省梅縣)。這個邊村叫尚徑村,在永定區洪山鎮,民國39年(1940年)之前,一直隸屬上杭縣(來蘇里)治轄,一度還歸并被譽為“小香港”的福建省直屬的特種區——峰市。

          尚徑村東邊有座神韻獨特的方形房子,叫“承蔭樓”,楷書樓名左右有紅底墨書對聯一副“承先開篳路,蔭美在枌榆”。它有一百多年歷史,建筑風格與周邊傳統的客家五鳳樓、四方樓、官帽樓等土樓明顯不同,更別說名揚天下的“世遺”永定土樓。它既具備福建土樓的建材內質結構,又有廣東圍樓的外部包圍封閉,因其內質外形的兼容并蓄,不閩不粵,亦“土”亦“圍”,有人戲稱之“土圍樓”。

          承蔭樓的設計規劃、建筑規模、內質結構、布設裝修、配套設施等等,無論格局品位、耗費資財,在哀鴻遍野、風雨飄搖的民國初年時代,于偏僻閉塞的閩粵交界小山村,應該都是鶴立雞群,令人刮目的。那么他的主人是何方神圣?

          承蔭樓的房主人,乃上世紀初,廣東汕頭、廣州等地赫赫有名的商界風云人物廖星五。廖星五(1875-1954),原名廖振奎,在家鄉上杭、永定、梅縣一帶無人不知,人稱“上杭南門大富翁”,意指上杭南路(來蘇里)所轄地區商界頭號人物。(其時峰市、洪山仍歸屬上杭縣管轄)

          說來廖星五的家族還有些蹊蹺。其祖父本是正宗尚徑村廖姓人,清朝咸豐年間,他和尚徑村廖氏宗親十余人租用了位于龍巖紅坊東溪畬一塊山場,栽種茶葉和毛竹,天長日久,便在東溪畬和赤坑買地建房安家定居。其時正處動蕩年代,由于在尚徑村還有些家產田業,廖星五兄弟八人及子女陸續又折回原籍地讀書生活。因之,廖星五這支廖姓,源于永定洪山尚徑村,中遷龍巖紅坊東溪畬(現赤坑村),又返遷尚徑村。據說至今定居紅坊赤坑村上了年紀的長輩還會說一口純正的洪山口音客家話。

          清宣統二年(1910年),廖星五商界發跡后,便陸續將一些錢款寄回家鄉尚徑村,由其大哥廖振興組織施工,開始興建“承蔭樓”。由于兵荒馬亂,錢款斷續,人手欠缺,建樓工程也打打停停,前后建了20多年,直至1933年才建造裝修完工。

          與“承蔭樓”結緣,更稱奇的是——“承蔭樓”居然為開國將軍廖成美的祖居。

          廖成美(1916-2001),原名廖福來,福建省龍巖市紅坊鎮赤坑村人,祖籍今永定區洪山鎮尚徑村。我軍杰出的政治和軍事指揮員、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員。1935年1月 參加閩西紅軍龍巖游擊隊,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8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承蔭樓主人廖星五(排五,廖振奎),正是廖成美將軍的親叔叔。廖成美的父親廖振勛(排三)身體不好,母親又早逝,家庭十分困難,將軍少年時期就由其五叔(廖星五)撫養和供讀私塾,之后又隨其五叔到廣東汕頭闖蕩謀生。

          據將軍自述云:“我的姓名廖成美,原名廖福來,籍貫是福建省龍巖市紅坊鄉,我家原住在黃坑村東溪畬,祖籍原是福建省永定縣洪山鄉尚徑村(解放前歸上杭縣)遷移到龍巖定居已有幾代了。1927年,我才12歲,五叔廖星五在汕頭開了釀酒公司,在他資助下,讓我和另一個堂弟(我四叔的兒子)廖福宣二個回到老家尚徑村讀了一年書,生活了幾年。15歲那年,與我相依為命的父親貧病交加,臥床不起,又無錢醫治,終于丟下15歲的我離開了人間。到1934年12月、1935年的1月(我記不準了)我和堂兄廖福培兩人一同在龍巖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據此《自述》,廖成美將軍與永定洪山尚徑村的原籍淵源,以及與“承蔭樓”主人廖星五的叔侄關系,亦皆一目了然了。

          樹高萬丈,葉落歸根。1998年夏的一天,80多歲高齡的老將軍廖成美攜夫人、子女回到闊別60多年的家鄉永定縣洪山鄉尚徑村。當時他在龍巖市委和永定縣委領導的陪同下回到村里時,整個“承蔭樓”擠滿了人,熱鬧非凡。

          廖成美和鄉親們促膝談心,還深情回憶起當年在架造這座“承蔭樓”時,他曾經不慎從棚架上跌下來,幸虧沒有跌成重傷,躺了幾天就沒事了,那時他才七八歲。同大家敘舊之后,廖成美一行在堂弟廖超北和侄子廖白虹等陪同下,到屋后山溝“蓬坑里”祭掃他父母的墳地,他來到父母墓地前,接過堂侄廖白虹點燃的三支大香,滿含淚水深情地說:“這是我第一次在父母墳前上香……”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笔状位刈婕靥接H,年邁的廖成美顯得十分興奮與激動。他和幾個堂兄弟手拉手,在“承蔭樓”四周來回走走看看,努力回憶當年的情形。說起五叔廖星五當年對他的養育扶持之恩,五叔晚年落難時自己又愛莫難助,幾次淚眼婆娑,哽咽著說不出話語。他還按客家民情風俗,當場給親屬大人小孩分發見面紅包。臨走又拿出幾千元錢交給村干部,鋪設“承蔭樓”門口的水泥路面及通往村部的村道。將軍對祖籍地殷殷游子鄉情宣泄淋漓,可見一斑。

          解放后,由于當時的政治歷史背景,房主人廖星五的特殊敏感成分,曾經華麗驕傲的“承蔭樓”滿目瘡痍,歷盡滄桑,走過一段不堪回首的倉惶歲月。歷經拔亂反正,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承蔭樓”正本清源,如沐春風,終又颯爽雄姿、雍容典雅?!俺惺a樓”樓先后由永定縣文物保護單位掛牌“廖成美將軍祖居(尚徑承蔭樓)”,中共永定區委宣傳部掛牌“永定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成為一座傳承紅色基因,厚重別致、充滿故事傳奇的客家土圍樓。

          (肖中良,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龍巖市永定區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永定一中高級教師。)

          ?
          精品自拍现拍在线拍,精品特色国产自在自线拍,精品精品自在现拍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