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fyd8u"><menu id="fyd8u"><option id="fyd8u"></option></menu></rp><u id="fyd8u"></u>

    <rp id="fyd8u"><meter id="fyd8u"></meter></rp>

      <rt id="fyd8u"><menuitem id="fyd8u"></menuitem></rt>
      <tt id="fyd8u"><address id="fyd8u"><sup id="fyd8u"></sup></address></tt>

            <rp id="fyd8u"><meter id="fyd8u"></meter></rp>
        1. 永定新聞網歡迎您!

          做好鄉村“土特產”文章

          2023-08-28 18:23:21 來源:   責任編輯:   

          做好鄉村“土特產”文章

          □ 劉永良

          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是產業振興。而產業振興中,“土特產”是一篇大文章。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對于實施強農興農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一二三產融合,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這里所說的“土特產”,與我們過去常說的土特產涵義大不相同。我們以前常說的“土特產”,是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一般是指來源于特定區域、品質優異的農林產品或加工產品。而現在這里所講的“土特產”,是新時代鄉村的一門科學,意涵豐富、邏輯深刻。這是對做優做強鄉村產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提出的新要求,需要認真研究和切實實踐。

          因為,“土特產”,是一方水土孕育造就的地域產品,也是一個地方獨具魅力的地域“名片”,更是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做好“土特產”這篇足以連綴起鄉村產業的大文章,需要把“土、特、產”3個字琢磨透,以“土”為本、以“特”為魂、以“產”為旗,深挖“土”的資源,放大“特”的優勢,延伸“產”的鏈條,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土”,就是要立足本土,用足用好優勢鄉土資源?!巴撂禺a”的生命力在于“土”。土,不僅是氣候、土壤,還包括文化、地域。如今,城市居民對田園風光、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農家美食等越來越向往。人們購買土特產,既滿足美食美景的客觀需求,也包含鄉土鄉愁的精神慰藉。做好“土”字文章,要打開視野,善用鄉土優勢資源,充分盤活生態資源、文化資源、地方風情、文化習俗,拓寬“土”的資源范圍,挖掘“土特產”背后的價值內涵,實現農業由“賣產品”向“賣風景”“賣溫情”“賣文化”的轉變。有的地方把田邊不起眼的土產做成了鄉村文創手信,有設計感也有情懷,讓鄉村風貌既看得見又帶得走。有的茶園發展農文旅,不僅采茶制茶賣茶,也讓消費者賞茶園、論茶道、品茶餐,茶園變公園,進而發展生態旅游、文化體驗等。比如,2022年龍巖市休閑農業投資總額達23.39億元,擁有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236個,營業收入達27.72億元,接待游客1264.52萬人次。

          “特”,就是要突出差異,因地制宜走出特色路子。結合地域風貌、人文特色,著力創建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邊際效應,形成一批有金字招牌的獨特產品。人無我有,在品種上追求“錯峰頭”;人有我優,在品質上追求“獨一份”;人優我精,在品牌上追求“擦得亮”。近年來,龍巖市依托“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市情農情,立足自身紅綠資源稟賦,主打特色現代農業牌,以糧食產業為基礎,發展煙草傳統產業,畜禽、蔬菜、果茶、薯業、林竹花卉、食用菌、漁業等7個特色優勢產業,培育20條以上重點產業鏈,著力構建起“1172”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數據顯示,2022年,龍巖市7大特色優勢產業實現全產業鏈產值1005.57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3.7%、居全省第4,走出一條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新路,讓特色農產品以新形象走出鄉村、走向全國,在廣泛的舞臺上“傳得開”“叫得響”“放得心”。

          “產”,就是要形成產業,在“鏈”上拓展,在“融”上發力。鄉村產業競爭,正逐步由單一的產品競爭走向產業鏈競爭,必須在“鏈”字上多琢磨辦法,延長產業鏈、暢通循環鏈、做強富民鏈。這方面,龍巖市新羅區培斜村是一個成功的典范。近些年,培斜村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竹茶加工、鄉村旅游、農村電商三個特色產業,三產融合激發鄉村“聚變”,把“小買賣”做成“大產業”,讓鄉村特色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村民盡享鄉村旅游帶來的紅利,全村8成以上的村民擁有培斜鄉村旅游的股份,真正實現了“人人是股東,戶戶有分紅”的共富共享局面。2022年,全村社會總產值達3.5億元,農民人均年收入近3萬元。

          可見,新時代的“土特產”,一頭連著農村的生機與活力,一頭連著農民的就業與增收。缺了“土”,產業根基不穩;失去“特”,競爭優勢不足;沒有“產”,發展難以持續。因此,我們不妨久久為功、綿綿用力、善用巧力,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唱好“產”字歌,做大做強新時代的“土特產”文章,讓越來越多的“土特產”走出鄉村、跨越山海、融入市場、擺上餐桌,結出助農增收“金果果”,把鄉村振興的豐收盛景越繪越美。

          ?
          精品自拍现拍在线拍,精品特色国产自在自线拍,精品精品自在现拍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