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id="fyd8u"><menu id="fyd8u"><option id="fyd8u"></option></menu></rp><u id="fyd8u"></u>

    <rp id="fyd8u"><meter id="fyd8u"></meter></rp>

      <rt id="fyd8u"><menuitem id="fyd8u"></menuitem></rt>
      <tt id="fyd8u"><address id="fyd8u"><sup id="fyd8u"></sup></address></tt>

            <rp id="fyd8u"><meter id="fyd8u"></meter></rp>
        1. 永定新聞網歡迎您!

          溪南會議:民主建政的豐碑

          2023-10-31 09:33:44 來源: 閩西日報  責任編輯:   

          溪南會議:民主建政的豐碑

          永定溪南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會址(金谷寺) 胡家新 攝


          ■ 胡大新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源頭可追溯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蘇區創立的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即蘇維埃代表大會制度。


          1928年8月中旬,永定溪南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簡稱溪南會議)在永定金砂金谷寺召開,成立福建第一個區蘇維埃政權,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民主建政、法制建設的先河。1929年7月在中共閩西一大會議上,受到了毛澤東的高度贊揚。


          民主意識與日俱增


          1918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19年,中國的“五四”運動,喚醒了廣大民眾的民主意識。


          1923年以后,馬列主義在閩西、在永定廣泛傳播。接著,龍巖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創辦革命刊物《巖聲》,永定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創辦革命刊物《鐘聲》。隨著革命真理不斷深入人心,廣大民眾當家作主的民主意識越來越強烈。


          永定的農會、工會(主要是刨煙工會和篷船工會)紛紛成立。永定,大革命運動風起云涌。


          1926年初夏,福建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永定支部在湖雷鎮上湖雷上南村萬源樓成立。1927年11月,中共永定縣委在金砂公學成立。其間,永定其他地方黨的基層組織也紛紛成立。中共永定地方黨組織發展壯大,使永定勞苦大眾有了主心骨,革命斗爭從此有了方向。


          1926年冬,原北洋系軍閥曹萬順以支援北伐軍為名,乘機派捐派款,敲詐勒索。張鼎丞帶領溪南數百名學生、農民,浩浩蕩蕩地開到縣衙門示威請愿,迫使曹萬順答應免去4萬元的所謂捐款。隨后,張鼎丞在溪南區各鄉村組織了農會,形成了反帝反封建和減租減息的浪潮。


          此后,溪南區各個鄉都舉辦平民夜校,以識字、唱山歌、演話劇等形式宣傳革命真理。共產黨人號召窮苦百姓行動起來,鬧翻身求解放,做天下的主人。


          在此基礎上,中共溪南區委以“防匪自衛”為名,在各鄉村建立了秘密的半軍事化武裝組織——鐵血團,舉行宣誓儀式,夜間進行軍事訓練。這支農民武裝后來發展到數千人。


          民國時期的溪南區,位于縣城周邊,包括今金砂鎮、西溪鄉、仙師鎮、城郊鎮、稔田鎮(后劃入上杭縣)。當時,溪南區的廣大民眾,尤其是金砂鄉的農民,不僅大部分耕地被住在縣城內的地主豪紳霸占,而且深受國民黨當局和軍閥的壓榨。城外的工農民眾與城內反動勢力歷來針鋒相對、水火不容,這種現象在其他地方也許并不多見。


          1928年1月,張鼎丞首先要求縣政府豁免冠婚喪祭屠宰捐。但當局不僅拒絕這一請求,而且揚言要派兵捕人。張鼎丞立即率領1000多名男女老少直奔縣城示威請愿??h長和駐軍團長嚇得被迫同意“暫時予以豁免”.。這次斗爭,使群眾認識到了團結的力量,提高了黨在群眾中的威望。


          3月上旬,張鼎丞有組織地領導了“借糧度荒”斗爭,發動缺糧和無糧的農民向地主借得一些糧食,從而幫助群眾暫時解決了一部分困難。但到了三四月,春荒問題仍未解決,張鼎丞又進一步領導“分糧吃大戶”的斗爭,迫使地主分糧給農民。溪南農民斗爭的勝利,使金豐、湖雷等地農民群眾受到鼓舞,也紛紛起來開展斗爭。


          此時,溪南廣大勞苦大眾的民主意識達到了空前的強烈,從而為舉行大規模的永定農民武裝暴動、召開溪南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蘇維埃政權、實行武裝割據,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與群眾基礎。


          1928年6月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永定爆發了福建革命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范圍最廣、影響最深的農民武裝暴動,史稱“永定暴動”。


          暴動之后,在張鼎丞、鄧子恢的領導下,暴動隊伍回到溪南地區,成立了福建第一支紅軍部隊(一個營),張鼎丞任營長,鄧子恢任黨代表,在溪南地區進行土地革命,實行武裝割據。


          中央蘇區最早召開的工農兵代表大會


          永定暴動,直接催生了溪南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


          當時,溪南廣大民眾最迫切的愿望是盡快分配土地。


          1928年7月,時任永定暴動總指揮、中共閩西臨時特委組織部部長、閩西暴動委員會副總指揮張鼎丞與時任中共上杭縣委宣傳部部長、中共閩西臨時特委宣傳部部長鄧子恢,一面組織軍民抗擊敵人的侵襲,一面著手解決廣大農民呼聲最高的土地分配問題。


          張鼎丞接受鄧子恢的建議,經過調查研究,試點分田。取得經驗后,張鼎丞、鄧子恢立即在溪南區的上金、中金、下金(屬金砂)、西一、西二(屬西溪)、蘭崗、七坊、龍崗、三連、東溪、龍門、蘭華、書秀(時屬金砂)13個鄉分別召開了群眾大會,成立了鄉蘇維埃政府。大會選舉產生了鄉蘇維埃政府主席等主要領導人及62名出席溪南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代表。各鄉設執委5~7人,常委3人,候補常委3人。


          1928年8月,中央蘇區最早召開的工農兵代表大會——永定縣溪南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金砂金谷寺召開。大會由張鼎丞、鄧子恢親自主持。


          這次史無前例的大會,成立了福建省第一個區蘇維埃政府——溪南區蘇維埃政府,設執委9人,常委5人,候補常委5人。由溪南區委書記廖德修兼任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區蘇維埃政府內設財政與經濟委員會、肅反委員會、土地沒收與分配委員會和青年局等機構。


          永定縣溪南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還通過了《土地法》《勞動法》《裁判和肅反條例》《婚姻條例》等法律法規。其中,溪南《土地法》是福建最早的土地法,也是中央蘇區的第一部土地法典,比其他蘇區早4個月以上。


          溪南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后,周邊還有10余個鄉也相繼召開群眾大會,成立了鄉蘇維埃政府,鄉蘇維??倲颠_到23個。


          溪南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的召開影響深遠,對于保障人民行使民主管理職權作了有益嘗試,極大地推動了永定縣工農兵政權建設。


          至1929年底,永定全縣湖雷、堂堡、合溪、城關、古竹、湖坑、岐東、月流、高陂、坎市、培豐、田地等12個區123個鄉先后舉行了民主選舉,召開了區鄉工農兵代表大會,建立了蘇維埃政府。


          蘇維埃政府的成立,不僅廢除了反動派壓迫和剝削人民的舊制度、舊法令,更主要的是標志了人民翻身做主人,人民的利益得到新制度和新法令的有力保護。


          溪南《土地法》的立法實踐過程,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早在1928年7月間,鄧子恢就帶領區、鄉干部反復征求廣大群眾對分田的意見。而張鼎丞除了參與調查研究外,還以主要精力率紅軍營抗擊敵人的進攻。


          鄧子恢把卓坑源、上金古木督和樟塔村作為主要試點村,不厭其煩地召開了很多有中農、貧農、雇農等各階層群眾參加的分田座談會,征求分田意見,創造了一整套土改分田的方針、政策和辦法。


          永定溪南區土地法是鄧子恢富于策略思想的多謀和張鼎丞堅持實事求是的善斷相結合,反復調查研究,集中群眾智慧的結晶。


          溪南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后,區、鄉蘇維埃政府以保障工農民眾的權益為宗旨,堅持實行武裝斗爭,開展土地革命,在全國首創了“以鄉為單位、按人口平均分配、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溪南土改分田辦法,使溪南全區2萬多農戶分得了土地,解決了群眾“渴望得到土地”的問題。


          溪南分田經驗,后來在中央蘇區全面推廣。


          溪南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的《土地法》,在溪南分田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廣大農民的權益受到法律的保護,革命熱情更加高漲。


          溪南區的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剝削階級的舊制度、舊法令,標志著永定人民在政治上、經濟上得以第一次翻身,做了歷史上真正意義的主人。民主建政,溪南區勞苦大眾成就了祖祖輩輩的夢想!


          溪南區之所以能夠成功地開展土地改革,除了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之外,就是始終堅持民主辦事、民主建政、民主立法。張鼎丞說,就是“走了民主道路”,就是把集中多數人意見作為蘇維埃政府開展工作的根本理念。


          民主建政薪火相傳


          1929年10月至1935年12月,永定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先后召開了8次。除第一次代表大會參照溪南區的經驗和方法選舉、召開外,第二次至第八次代表大會均按《閩西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條例》執行。


          縣工農兵代表大會代表,由民主推舉辦法產生。其中,由各鄉選派農民代表若干名,縣各行業工會(主要是刨煙工會、篷船工會)選派代表若干名,各地赤衛隊、中央紅軍選派兵士代表若干名。


          1929年10月26日,永定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湖雷鎮下湖雷慶興寺召開。大會通過了《永定縣工農兵代表會議成立宣言》和《十大施政綱要》。大會成立永定縣蘇維埃政府,選舉阮山為縣蘇維埃政府主席。


          此后,至1935年12月,永定還先后召開了7次縣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了一系列決議案等,選舉產生新一屆縣蘇維埃政府領導成員,為鞏固和發展永定蘇區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具特殊意義的是永定縣第八次工農兵代表大會。


          1935年12月中旬,永定縣第八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西溪鄉華國下村召開。大會總結了一年來開展游擊戰爭的經驗和教訓,確定了進一步發動和依靠群眾開展游擊戰爭的方針、策略。大會選舉范欽洪為縣蘇維埃政府主席。


          這一年,是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后的第二年,也是閩西南地區三年游擊戰爭最為艱苦的一年。這次大會,也是主力紅軍長征后中央蘇區唯一的一次縣級工農兵代表大會,意義非同尋常。


          面對國民黨重兵的殘酷“清剿”,永定縣第八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仍能勝利召開,實屬難能可貴。這次大會,鼓舞了堅持閩西南地區三年游擊戰爭的永定紅軍游擊隊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斗志,對奪取閩西南地區三年游擊戰爭的最后勝利更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永定溪南區走來!歷史充分證明,永定溪南區開創的民主建政的道路,為歷次閩西工農兵代表大會的召開提供了寶貴經驗,在福建乃至全國蘇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作者系龍巖市永定區文博研究員)


          = 相關鏈接 =


          永定溪南區蘇的分田辦法和經驗


          1928年7月下旬,張鼎丞、鄧子恢在金砂的卓坑源土地廟,召開了有經驗又熟悉土地情況的金砂老農民張登榮、張占興、張榮招、賴壽欽、張桂增、謝道元、張豪林、張華先、邱子欽、劉美華(女)、謝梅蘭(女)、張文亮、謝鑒招、謝祥永等代表(這些代表包括雇農、貧農、中農、富農)參加的座談會。通過充分討論,明確分田的政策方法,大致如下:所有土地都應拿出來分配,只有中農自耕土地多一點不動;土地按人口平分,地主、富農、貧農、中農一樣分;分田以鄉為單位分配;分田的界線,應按照各鄉農民原來耕種的土地,歸各鄉農民分配,在外鄉的耕地歸外鄉去分配;按各鄉原耕土地抽多補少,不要打亂平分;山林歸各鄉各村公有;水利灌溉按照舊例,水隨田走,不公平者,個別調整。


          溪南區蘇維埃政府依照這一政策,首先在金砂的古木督、卓坑源、樟塔三個村作試點。古木督的分田試點工作,首先建立了沒收分配土地委員會的領導機構,接著召開各種會議,向群眾宣傳土地革命的偉大意義和分田方法,然后由土地委員、貧農團和老農進行全鄉的土地調查和人口登記,最后各戶派人到田頭落實,張榜公布,再召開群眾大會表決通過,發給土地證,正式享有各人分得土地的所有權。古木督村莊分散,土地錯落在七溝八梁之間,分田難度較大,但由于分田方法簡便,不到10天全鄉就結束了分田試點工作。


          溪南區蘇維埃政府隨即在全區推廣“抽多補少”的分田辦法,不到一個月,全區13個鄉約2萬人口,就勝利完成了2萬多畝土地的分配工作。分田結束后,區蘇在金砂鄒公廟召開分田勝利慶祝大會,宣告溪南區農民第一次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


          ?
          精品自拍现拍在线拍,精品特色国产自在自线拍,精品精品自在现拍国产